新闻

田刚印和他的无人机梦想

“你说,怎么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呢?”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之星六期学员田刚印,见到来访的“班主任”邓婷婷,没顾得上多寒暄几句,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田刚印个子不高,有点瘦小,眼神里总是充满兴趣,T恤加短裤,一双运动鞋,像个雀跃的学生。他有办公室,却喜欢把客人迎进货车可以直接开进去的厂房,公司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在这间挑高和跨度很大的空间里,很有车库创业的范儿,但是更“土豪”一些——他们是造飞机的。

客人还没坐定,田刚印说正 在生产的无人直升机就在外面试飞,“要不要去看看?”“好啊!”他嗖地一下弹起来,出门上车,一大脚油门,车就窜出老远。一脚刹车、一脚油门,开车挺忙乎的田刚印还是忘不了问个关于执行力的问题,还未来得及展开问题,车头三拐两绕,就停下来,他说,到了。

田刚印和他的无人机梦想 

田刚印在他的厂房式办公室

      田刚印和他的无人机梦想

田刚印看起来就像个孩子一样

      

创业初始——靠谱的无人机梦想

和田刚印聊天是件很愉悦的事情,不绕弯子不浪费时间,有问必答,毫不躲闪,让人以为自己真的是和一个学生聊天,坦诚、没有防备也无需猜测,但他已经毕业快10年了。

2002年在北京理工大学上大二的时候,田刚印冒出一个想法,做一个飞行控制系统,可以让飞机实现无人驾驶,精力过人的大学生总是想做很多事情:“什么都搞,一会儿搞个足球队,一会儿想跑一个马拉松……”做飞控系统倒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想法,因为他学的就是飞行器制造专业。

从那个时候起,他和同学满意,也就是现在的合伙人,就一起鼓捣这个长的有点像光驱的小玩意,到大学毕业一年后的2006年,搞的差不多了。这期间他还在一家外资无人机企业在中国的公司任职,因为技术禁运,公司要关闭,开不了工资,只能靠自己,也算是做出成果的推动力之一。

2007年,他和满意找一家经销商买元器件,经销商很好奇,你们买来做什么用?他们老老实实的回答,做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器,经销商很惊讶,也很高兴,因为他的另一个客户——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一位研究员,正在买这个东西。

田刚印把自己的飞控器送给研究员试用,研究员也很惊讶,却有些忐忑,惊讶的是没想到国内也有这样好用的产品,忐忑的是自己的课题要结束了,只拿的出30万元,一般的外国同类产品,要60~70万元。

田刚印第一次做生意,还不会定价,经销商作为中间人,给研究员打了个人情小折,29万7吧。田刚印和满意很开心,他们虽然没做过生意,人都是很聪明的:没跟经销商透露心理价位,其实卖个四五万,他们就满意了。

“我们搞研发的时候买不起外国的产品来借鉴,所以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先进,总觉得自己还差的远,能卖个四五万就挺值了,哪里想过,原来自己做的比他们更好。”田刚印说,大大超出预期的价位,第一次触动他们的“屌丝”心态。

土豪事业与“屌丝”收入

做好了飞行控制系统,两个人注册了公司,2009年,无人机飞控市场出现了一个“难缠”的竞争对手——他们的产品价格低廉,也跟国内无人机的性能水平相匹配。田刚印和他的伙伴们有两个选择,要么跟对手打价格战,要么研发自己的无人直升机。他们选择了后者。

一个框架两个油箱,一个飞行控制系统加一个传动和操作系统,盖上外壳,差不多就成了。如果不是来自几个重要行业的保密级订单,他们的飞机,看上去还真不大像国内外行业内都保持领先的产品。

从2009年到2012年,应该是田刚印最难度过的时光,土豪范儿的事业和窘迫的屌丝收入之间的张力,想来会让他有些焦虑。

前些天他们趁着汽油打折,习惯性地从加油站打了300升,不想这次小小的囤货行动惊动了当地派出所,买汽油的同事被叫去问话:派出所并不认为这些喜欢穿短裤,玩高科技的“学生们”,会用这些汽油烧公共汽车,但他们得知道它的具体用途。

田刚印的同事老老实实的解释:飞机飞个一小时,烧30升汽油。

烧油不算是造无人机的最大特点,“烧钱”才是,有的直升机价值1000多万,飞不好,摔下来,这些钱就没了。在那3年里,田刚印基本停了所有的产品销售,专心做研发,幸好他们有来自政府和民营企业的5000万投资,钱快烧光时,飞机成熟了。

2012年公司几乎没有营收,2013年发生了第一次爆发,订单总值有数亿元。田刚印和同事们也早早确定了自己的战略:在行业内保持10年内的领先,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民用业务。

去年他们瞄准农业领域进行市场拓展,在他看来,中国有两千多个县,如果每个县只买两架,它用来做农药喷洒和播种,就是5000多架,上百亿的市场规模,这是保守估计:一个大农场,就需要一两架直升机。

目前这个市场还几乎是空白,但田刚印想在其中创造需求,用代工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低价大量出货,赚零配件和保养等后期服务的钱,这听起来,有点像时下卖手机的“批处理”玩法。

田刚印谋划的不错,岂知用人不当,去年花了不少钱,工作却没有任何起色:“花钱倒不心疼,就是浪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损失太大了。”田刚印说。他换了一个人负责这块业务,仍然赋予他很大的权力:“再出问题怎么办?没办法,我们既然用他,就得相信他,不然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不得累死了?”

困扰人的执行力

在田刚印那里,似乎所有艰困都是旁观者臆想出来的,他总是以雀跃的状态来面对自己做的事,一种一直在路上、永远有希望的兴高采烈:没钱就去融资,没有市场就去创造需求,员工执行力不强了就想办法。

对,还是执行力的问题,这最近确实很困扰他,10天能做完的事情,却要用17天,尽管这暂时并不影响研发和生产的目标节点,但浪费时间让他耿耿于怀,他也总是迫不及待的参与到某个具体项目中,加快它的进度。

也许不是别人太慢了,也可能是自己太快了。他也在说,看了别人的企业,发现在某个阶段大家面对的问题也都差不多,可能自己公司的执行力还算不错,只是还没真正面对和经历那些真问题,还没来得及蜕变。做企业只能是行动而非思想,每一件事都是特别的,每一个阶段的苦恼却有相似的共性,最大的不同则是,创业者对待那些潜在困难的态度。

这也是田刚印在联想之星第六期创业CEO特训班学了一年,所总结出的“反向性”的收获。在联想之星的创业平台上,田刚印周围除了有一群和他一样处在创业早期的企业之外,还有一群进入了成长期的创业CEO,随时给他启发。“看到同学们以前碰到的哪些问题,有些事掐指一算,也快碰到了,没关系,创业干嘛要非要弄的自己苦哈哈的。柳总创业时的环境没现在好,失败了可能就没饭吃,现在失败了大不了公司倒闭。搞科研也是一样啊,有什么问题别着急,想办法就是了。我们做事不就是要解决麻烦的吗,如果没有麻烦,还要我们干嘛?”

打开驱动中国APP,了解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