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尽管大变焦比镜头的成像一直饱受诟病,可是对于喜好旅游或者驴行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大变焦比的镜头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和首选,个中理由不说自明。正因如此,大变焦比镜头一直是器材讨论中一个热门议题,各个厂家也一直在努力地改进和完善此类型镜头的成像质量和技术。
腾龙18-200mm镜头
腾龙,便是其中一个非常积极地致力于大变焦比镜头研发的厂商,并且乐此不疲。18-200mm的大变焦比基本上是我们最常见、各个厂商也都拥有的镜头焦段,腾龙不仅拥有18-200mm镜头,更是于2006年的photokina上发布了腾龙AF 18-250mm F3.5-6.3 Di-Ⅱ LD Aspherical (IF)Macro镜头,这枚镜头依然小巧有加,最大光圈、滤镜口径等都和其18-200mm镜头一致,不仅如此,该头更是以其11倍光学变焦的特大变焦比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腾龙AF 18-250mm F3.5-6.3 Di-Ⅱ LD Aspherical (IF)Macro镜头
这支18-250mm镜头是一枚APS-C画幅专用镜头,装载在尼康相机上的等效焦距达到了27-375mm,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在面对名山大川那些忽近忽远的美景时,具有27mm广角和375mm的超长焦,会是多么强大的拍摄利器!
然而,腾龙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事实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腾龙也不得不思变思进。当防抖已经成为其他品牌的主要性能配置时,腾龙还没有自己的防抖技术,尤其是像18-200、18-250这类的大变焦比镜头,长焦端的使用在暗光环境又没有防抖功能时,拍摄成功率非常之低。恐怕这一技术的缺乏也成为制约腾龙扩大其市场份额的最大绊脚石。
腾龙AF28-300mm F3.5-6.3 XR Di VC(Model A20N II)镜头
在2006年的中国摄影器材展P&E上,腾龙就曾透露过其正在研发一款超大变焦比镜头且具有防抖功能的镜头。在2007年初,这支28-300mm镜头终于诞生,向世人宣告腾龙没有防抖技术的日子结束。
腾龙AF 18-270mm F3.5-6.3 Di-Ⅱ LD Aspherical (IF)Macro镜头
如果说28-300mm镜头是腾龙为全画幅镜头打造的第一款防抖,那么AF 18-270mm F3.5-6.3 Di-Ⅱ LD Aspherical (IF)Macro则是腾龙为APS-C画幅相机打造的第一枚防抖镜头。对于很多旅游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样一款有着几乎接近400mm焦距的镜头,还带着防抖功能,那简直是外出旅游风景、人像、人文通吃的利器。那么,现在我们还是赶紧来看看这支旅游佳镜的实际表现如何吧?
#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作为首支具备15倍光学变焦的超大变焦比镜头,这支腾龙18-270的外观却依然有着相对小巧的体积。该头的尺寸为101.1mm×79.6mm,比之前的18-250mm镜头的尺寸74.4mm×84.3mm大不了太多,不过其550g的重量就比后者重了约120g,拿在手里就能感觉到其沉甸甸的分量。不过,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携带这样一支大小和重量的镜头远比携带几支镜头要好得多。
腾龙AF 18-270mm F3.5-6.3 Di-Ⅱ LD Aspherical (IF)Macro镜头
和腾龙的其他镜头一样,这支18-270镜头也采用塑料材质,镜身通体黑色,除变焦环和对焦环外,其余表面使用黑色细磨砂颗粒式工艺,这和尼康机身表面工艺非常相似,因此其与尼康相机搭配使用时,显得非常和谐,如出同门。

VC防抖开关键和对焦方式切换键(左)和变焦锁定键(右)
腾龙AF 18-270mm镜头的对焦环和变焦环位于镜头的前和后,两者都比较宽大,尤其是变焦环,两环都有齿轮一样的防滑橡胶,做工不错。在镜身后部,设计了三个按键,分别是变焦锁定键“LOCK”、VC防抖开关和对焦方式切换键。后两者的位置正好位于拇指握持处,操作方便。
腾龙18-270mm镜头卡口设计

最小光圈和最大光圈
在镜头尾部,我们看到,腾龙AF 18-270mm镜头的卡口做工也毫不偷工减料,采用的是金属卡口。该头的光圈叶片数为7片,卡口处有光圈调整机械杆,我们可以看到,七片光圈叶片构成的光圈不是很圆。
从前组镀膜可以看到红色反光#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镜组结构
作为一支有着15倍光学变焦比的镜头,如何设计才能将超大变焦比带来的体积最大限度的缩小,如何使得它在长焦端的成像质量不至于太糟糕,并能为用户所接受,这一切都已由镜头结构和镜片的设计决定了。腾龙18-270的镜头采用13组18片镜片设计,比其上代产品18-250的13组16片设计多了两片镜片。

左:腾龙18-250mm镜头;右:腾龙18-270mm镜头
从这组镜头结构对比图来看,18-270和之前的18-250的设计非常相似,它其实就是在18-250基础上升级而来。相比之下,18-270共使用了三面复合非球面镜片、两片LD(低色散)镜片和1片AD(不规则色散)镜片。这些特殊性能镜片的使用,为18-270在大变焦比下,为其长焦端的成像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变焦设计
虽然腾龙18-270在18mm端的时候,外观看上去小巧便携,但是别忘了它具有单反有史以来最大的变焦比——15倍光学变焦,这就决定了在其小巧的外表下,必然有着大大的身手。

腾龙AF 18-270mm F3.5-6.3 Di-Ⅱ LD Aspherical (IF)Macro镜头变焦前后
事实上,当我们将其变焦到270mm长焦端时,腾龙18-270mm镜头的两节内镜筒全部伸出后,镜头长度几乎接近原来的3倍,这个时候的个头真的就是一门标准的大炮了。无论是和什么机身搭配,都为威武有加。

与尼康D300搭配的腾龙18-270镜头变焦前后
早上出门的时候,仍旧像往常那样将装着腾龙18-270镜头的相机往肩上一挂就走了,半路觉得相机不对劲,低头一看,才发现18-270那威猛的内镜筒已经不自觉的完全滑出。相信,这样的现象几乎是所有大变焦比镜头都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腾龙18-270虽然是新镜头,这一现象还是非常突出。

腾龙18-270变焦环的锁定键
该头在35-200mm之间时,内镜筒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阻尼,竖直放置时内镜筒必然会自由滑动。而在接近18mm和270mm端时,镜头的变焦阻尼增大,镜头在这两端附近竖直放置时内镜筒才不至于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滑落。不过这个小小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携带时,镜身尾部的“LOCK”键一键便将变焦环锁定,方便携带。不过,这个键健体不够突出,而且阻尼又特别大,尤其是将其从打开状态改变为锁定状态时,颇费指力。
从变焦手感上来说,腾龙18-270mm镜头的变焦环非常宽大,防滑性能良好,变焦环行程接近90度,手能够在不用移位的情况下轻松实现全程变焦,而且全程变焦阻尼适中,手感很不错。稍觉不舒服的是变焦阻尼全程不是很均匀,在两端觉得略紧。
腾龙18-270mm镜头变焦环和对焦环
对焦设计
在对焦方面,腾龙18-270mm镜头也有着防滑橡胶环,该环的对焦行程大约为60度,全程阻尼适中且均匀,手感舒适。不过这支镜头不是全时手动对焦设计,切换对焦必须通过镜尾的对焦切换键实现。这个切换键有一个突出的健体,阻尼适中,操作手感比变焦锁定LOCK键要好很多。在AF模式下,虽然对焦环也可以转动,但是有很强的齿轮阻尼,并且在焦点处无法准确停止下来,而且这样操作很容易损坏齿轮,因此建议大家要注意切换对焦方式。
在对焦速度上,腾龙镜头之所以一直被对手压制,正是因为其镜头缺少超声波马达。腾龙18-270镜头自然也是没有超声波马达的,对焦时,有轻微的机械马达驱动声。就对焦速度而言,由于镜头的对焦行程短,对焦速度也并不显得过慢。不过在光线较差的时候,尤其是长焦端,由于最大光圈只有F6.3,因此对焦会有所迟疑,不过多数时候都能够准确合焦。#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早在2007年P&E上,腾龙首次向媒体展示了它自发研制的VC防抖技术的效果,而当第一款搭载了腾龙VC功能的腾龙28-300镜头诞生后,大家也争相对腾龙镜头的防抖性能进行了测试。虽然腾龙镜头首次研发,但是在镜头防抖技术逐渐成熟的大局基础之上,腾龙VC防抖技术起步也很高。
腾龙18-270的防抖开关键位于镜身尾部,和对焦切换键相邻,而且突出的健体适中的阻尼让该键具有良好的手感。
实际上,关于这支镜头的防抖能力我们在拍摄时打开和关闭防抖就能很清楚地感觉出来,一旦使用长焦端,取景框里的画面会有抖动现象,而开启防抖后,这一抖动立即得以缓解。只不过防抖镜组非常松动,镜头拿在手里轻微晃动就能听到镜组晃动的声音,虽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心里总感觉有点“打鼓”。而且有时候镜头防抖启动时,会在取景框里感觉到画面跳动一下,这一点和适马镜头有些像,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它并不是镜头质量和性能问题。只是部分挑剔使用感受的用户可能会有所介意。
防抖测试原图及截图示意
和以往一样,为了测试这支镜头的防抖能力,我们使用低于安全快门的3挡-4挡左右的快门速度连续手持拍摄10张照片,看看拍摄成功率。我们将镜头焦距调整到100mm端,拍摄用机身为D80(报价 参数 图片 评测),因此此时的理论安全快门应该是1/150s。我们在室内暗光环境下拍摄了日历表,使用手动曝光,后期调整了曲线,请不要用来参考成像质量。分别拍摄了1/13s和1/8s两档快门时,开启和不开启防抖的样张作为对比。为了方便大家比较,我们进行了100%截图。









1/13s未开启防抖









1/13s开启防抖









1/8s未开启防抖









1/8s开启防抖
1/13s和1/8s分别低于安全快门3挡多和4挡多一点,从上面的测试来看,1/13s的时候,未开启防抖的拍摄成功率低于20%,而开启防抖后拍摄成功率提高到了80%以上。1/8s时,不开启防抖的话,成功率几乎为0,而开启防抖拍摄成功率可以达到40%-50%(如果轻微模糊算作可用的话)。由此来看,腾龙18-270的VC防抖能力在3挡以上,低于安全快门4挡的时候,拍摄成功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种防抖能力绝对不输给任何原厂防抖。#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对于这款15倍大变焦比的镜头,成像质量总是让人惴惴不安,尤其是长焦端的表现。首先,我在实验室里拍摄了ISO 12233分辨率标板,听使用专业软件处理,得到这支镜头各个焦段下各光圈时的锐度值,此值瑾作参考。
拍摄时,关闭镜头防抖、机身为尼康D300、ISO 200、标准图片优化、各种降噪关闭、自动白平衡、最大JPEG。
从锐度结果来看,18-270在18mm端的高锐度令人讶异。#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其实,对于一支大变焦比的镜头,我们对他的画质要求必然不能太过苛刻,不过,我们也不希望其成像质量太过寒碜,毕竟图片是要拿出来见人的。这里,我们简单测试一下这支镜头的一些素质。
四角失光
四角失光现象其实是每支镜头都面临的问题,只是控制得好与否。我们分别测试了广角端和长焦端的四角失光现象。在广角端,最大光圈时暗角很明显,收小一档光圈后得到改善。而当光圈收到F5.6时暗角基本消失。而在长焦端,全开光圈时的暗角更为明显,F8的时候也还有着较重的痕迹,到F11时基本消失。

F3.5和F4.0

F5.6和F8.0

F11和F16
广角端四角失光

F6.3和F8.0

F11和F16
长焦端四角失光
逆光
本来腾龙18-270随镜有一枚莲花形遮光罩,不过厂家没有一起送测。因此,我们在没有使用遮光罩的情况下正对太阳拍摄了这样照片,由此我们看到,在没有遮光罩保护的情况下,画面虽然出现了一些杂光,但是整体效果却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也没有什么眩光出现。
逆光测试
畸变
从测试结果来看,这支镜头的广角畸变更加明显,而长焦端的枕形畸变则十分轻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广角畸变(左)和长焦畸变(右)
色散
色散问题也是很多镜头常见的问题。腾龙18-270mm镜头使用了两片低色散镜片和1片不规则色散镜片来控制色散问题。从实际成像来看,这支腾龙镜头的色散虽然还是能轻易察觉,不过在同类型镜头中已算控制得不错。
原图及截图示意
100%截图#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本次对比中心和边缘的测试我们采用在室内拍摄报纸的方式。虽然室外拍摄实景样片的视觉效果更好,但是毕竟中心和边缘不在同一平面确实无法说明边缘锐度的下降情况。拍摄时设置ISO 100、最大JPEG、自动白平衡、矩阵测光、中心点对焦、标准优化。然后我们对中心和边缘进行了100%截图。要指出的是,这组对比是在室内很暗的光线环境下拍摄,镜头的锐度必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原图示意

F3.5

F4.0

F5.6

F8

F11

F16

F22
由此来看,18mm端的锐度还不错,尤其是在F4-5.6时最佳,而广角端,中心和边缘的差距比较大,并且在边缘还能看出一些色散现象。#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采用同样的方法拍摄了中焦段,也进行了100%截图。左图为中心部分,右图为边缘部分。中心和边缘的差距已经没有18mm端那么大了。
原图及截图示意

F5.6

F8

F11

F16

F22#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270mm端的锐度是我们比较担心的,但是事实上从样张来看,长焦端的锐度确实下降严重,但是也并不是很糟糕。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后面的样张。
原图及截图示意

F6.3

F8

F11

F16#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实拍样张吧。正好遇上了北京的好天气。图片均为最大JPEG格式、自动白平衡,所有图片点击可查看原图,所有EXIF信息都可查阅。这些样张中绝大多数是使用长焦拍摄的,事实上,在长焦端这支镜头的表现非常不错——树叶的脉络、饭粒、蜘蛛丝、金属表面等的质感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长焦端的虚化也很漂亮。而像色散暗角等不足在实际的样张中并不会对画面产生太大的影响。而我们也更被它画面的良好细节、锐度以及饱和的色彩所吸引。
F6.3,1/500s

左:F8,1/1600s;右:F6.3,1/500s
F6,1/1000s

左:
F6.3,1/1250s
F9,1/800s

左:F25,1/125s;右:F5.6,1/3200s
F9,1/6s#p#副标题#e#
·旅游佳镜 腾龙防抖头18-270mm全国首测
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笔者越来越喜欢这支腾龙18-270mm镜头。它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该头有着腾龙镜头一向具有的严谨做工,小巧的体积非常方便携带,唯有内镜筒的自由滑落问题和稍欠的变焦手感成为镜头设计的最大不足,不过这几乎也是这类镜头的通病,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遗憾也正在于此。

但是在成像上,我们却获得了很大的惊喜。作为一支有着如此大变焦比的镜头,18-270的18mm端广角有着很不错的成像能力,尤其是中心解像力非常不错。唯一的不足就是此时的边缘成像较差,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将拍摄主体放在18mm端的画面边缘。更让我意外的是,该头270mm端的成像竟然比某些18-200mm镜头的长焦端还好,这对于喜欢用长焦拍摄小品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大多数时候,该头都表现出良好的反差和细节描写能力。全程49cm的最近对焦距离让我们可以在长焦端获得一定程度的微距拍摄能力。不仅如此,和D80(报价 参数 图片 评测)搭配时,他们对色彩的表现非常饱和艳丽。总之,整体感觉非常不错。

VC防抖技术的植入让这支大变焦比镜头的实用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270mm端手持拍摄的成功率极大提高,这无疑又让用户减少了携带脚架的重量。但是,作为一支缺少超声波马达的镜头,腾龙18-270在暗光和长焦时的对焦能力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和其四千多元的身价也略有不符。不过,作为目前唯一一支具有15倍大变焦比,拥有18mm(相当于35mm相机27mm)和270mm(相当于35mm相机405mm)的超大焦段范围,它能给旅游摄影爱好者带来的便利也是独一无二的。

事实上,腾龙18-270的出现,本身就是为那些四处游走的旅游摄影爱好者而生。当我们习惯了以牺牲部分画质来换取旅行中摄影的轻松和方便后,就会发现腾龙18-270所能带给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焦段上,目前它还没有敌手,相信它会受到有经济实力的摄影爱好者的亲睐。我们也认为,腾龙18-270镜头是一款值得旅游摄影爱好者们拥有的镜头。
参数表
镜头名称 |
腾龙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LD Aspherical [IF] MACRO |
镜头结构 |
18片13组 |
镜头视角 |
75°33'-5°55' (用于APS-C画幅) |
镜头焦距 |
27mm-405mm(等效于35mm相机) |
光圈范围 |
F3.5-6.3~F22 |
光圈叶片 |
7片 |
最近对焦距离 |
0.49m |
放大倍率 |
1:3.5 |
滤镜口径
|
72mm |
卡口 |
宾得KAF卡口 |
镜头尺寸 |
101.1mmX79.6mm |
镜头重量 |
550g(不含遮光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