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PV即将普及,埃尔法迎来危机?
埃尔法发力智能化虽然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但已经慢了半拍,慢半拍的原因在于,中国车企已经给通过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突破,拥有了差异化优势,为“超车”提供了可能。这也是中国车企纷纷发力MPV的原因,它们终于等到了自己能拿出手的差异化。
中国车企“卷”MPV另一个原因是,中国MPV市场相对封闭,竞争激烈程度远弱于SUV和轿车市场。
2022年,中国MPV市场的销量为94.3万辆,同比下降12.6%,市场份额跌至4.6%,是所有乘用车细分市场中唯一同比下滑的领域。巅峰时期,MPV市场的年销量超过200万辆。
也许你会问,既然MPV市场在走下坡路,中国车企为什么还要挤进去?
先来看两组数据:2022年,30万元以下的MPV,销量下滑22.2%,30万元以上MPV的销量翻了两倍多; 今年前9个月,MPV市场的销量为81.4万辆,同比增长18%,超过了SUV(6.4%)和轿车(-2.8%)市场的同比增幅。这说明了两点,一是高端化是MPV市场不可逆的趋势,二是MPV市场在今年开始回暖,这意味着水面之下隐藏着消费升级的机会,而随着市场需求出现分化、大盘回暖,中国车企有了切入MPV市场的机会。
第二个数据是增速,在今年1-10月,MPV市场的增速为17.6%,其中自主MPV的增速是22.1%。10月,MPV市场的增速为12.9%,自主MPV的增速是23.8%,也就是说合资MPV拖了MPV市场的后腿。
第三个数据是价格细分市场的变化趋势。在今年1-10月,价格低于30万元的MPV的增速为-9.9%,10月为-12.8%。
MPV市场出现的趋势,其实映射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中国车企的份额在扩大。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在2020年为38.4%,2021年为44.4%,2022年1-11月上升至49.2%。
具体到MPV市场,今年是自主品牌发力MPV的重点年份,一方面是持续发力,如比亚迪,另一方面是初次试水的新势力,包括理想、小鹏、极氪。
对此,中国车企的解决策略是降低风阻系数和加长续航、缩短充电时间。
理想MEGA是降低风阻的代表,李想曾直言,MPV的风阻系数是电驱动的续航杀手。节点AUTO在广州车展期间近距离观察了这款车,它的车身线条非常流畅,外观设计犹如高铁子弹头,官方将其描述为“高铁”。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埃尔法需要做的则更多。
在智驾上,中国车企已经开卷无图(不依赖高精地图),而埃尔法还只能提供基础的智驾功能停留。
座舱上,小鹏X9.魏牌高山都采用了最新的软硬件。小鹏X90采用了小鹏第五代智能座舱系统“XOS天玑,魏牌高山使用了长城汽车全自研的Coffee OS智能座舱系统。
总的来说,埃尔法重获新生需要迈过三个门槛。其一是智能化和电动化,这是中国车企的差异化优势。其二是残酷的竞争,一直以来,MPV市场的竞争都不充分,埃尔法更是躺赢了多年,它需要适应新环境。最后是读懂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从腾势D9的销量表现上不难看出,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对中国车企的认可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目前中国车企的MPV目前的价格区间与埃尔法有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永远不会踏足这一区间。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2023广州车展上,何小鹏在参观仰望展台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干好了,其他人才敢往一百万以上去卖。
的确,百万级的市场是中国车企的禁区,虽然仰望U8不是MPV,但只要它能拿到头彩,其他中国车企就少了一些“心理负担”,消费者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届时,埃尔法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节点AUTO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AUTO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